编者按:第3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是全球乳腺癌领域的最重要会议,为将其精华带到中国,SABCS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于1月31日~2月1日联合举办了Best of SABCS China。《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对SABCS的热点话题进行回顾,并对此次Best of SABCS China的“年度回顾”专题进行点评。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Best of SABCS China“年度回顾”部分,对转化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的进展进行了回顾。请您结合我国现状对这3个议题分别进行点评,以进一步指导我国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徐兵河教授:转化研究是指把生物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转化研究水平是衡量一个单位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年的SABCS均会涉及转化研究,2014年的会议上同样也呈现了很多转化性研究成果,如针对HER-2、PI3K、mTOR通路开发的新药物、新靶点,特别是针对一些化合物进行的转化性研究成果的报告,另外还针对一些其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发的新药或新治疗方案的研究。通过转化性研究,可以看到国内外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趋势,这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有指引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关注转化性研究。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预后较差。目前,针对这类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曲妥珠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方式包括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即术前治疗。一项关于术前治疗的临床试验(NeoALLTO试验)结果显示,两种靶向药物联合(如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比单用一种靶向药物的疗效好,能明显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基于术前治疗的研究结果,美国FDA加速审批了一些药物的上市,如帕妥珠单抗用于新辅助治疗。
2014年的一些国际会议上的报告显示,术后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即两种靶向药物联合,并不优于单个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的高pCR率并不能转化为患者生存期的延长(ALTTO试验)。所以,目前对术后辅助治疗是否需要两种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尚存争议,但是相关的研究只是针对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如帕妥珠单抗)是否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关于这一设想,相关临床试验已开展并完成了入组,但尚未得出结果。所以,辅助治疗是否需要两种靶向药物联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等待。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总体来说,从2013年SABCS和美国ASCO指南可以看出,国外专家相对推崇内分泌治疗,特别是对于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如果没有威胁生命的转移,通常首选内分泌治疗。而国内医生一般首选化疗,当化疗无效时才考虑内分泌治疗,因为化疗的缓解率比较高,可以使肿瘤缩小,这令医生和患者都满意。内分泌治疗虽然没有高的有效率,但能延缓患者肿瘤进展的时间,延长生存期,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而化疗的高有效率并不一定能转化为生存期的延长,所以国外的医生都倾向于选择内分泌治疗。这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能一味地强调某种治疗手段,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肿瘤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该用内分泌治疗时就用内分泌治疗,而不是一味地选择化疗。
《肿瘤瞭望》: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及相关治疗是第37届SABCS的一大热点,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届大会上报告的相关重要研究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徐兵河教授:内分泌治疗是SABCS的一个传统项目,2014年的内分泌治疗专场中,呈现了众多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耐药机制与如何克服耐药的研究最为突出,集中在PI3K、mToR通路,即信号传导通路对耐药的影响。PI3K、Akt和mTOR通路对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有很大影响,目前针对这一通路已研发了一系列的药物,且有很多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14年SABCS上报道的关于这一通路的药物有十几种,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Ⅰ期~Ⅲ期)达十多项。
内分泌治疗相关的试验中最著名的是比较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与单用依西美坦治疗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依西美坦联合依维莫司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但没有明显延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其他的一些针对信号传导的临床试验还在探索之中,如PI3K抑制剂。
此外,针对细胞周期的药物,如CDK4/6抑制剂,也是克服耐药的一个通路。一项Ⅱ期临床试验显示,Palbociclib(CDK4/6抑制剂)联合来曲唑比单用来曲唑的效果好,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大约一倍,从10个月延长至20个月。目前,该项研究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如果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与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就有可能改变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实践。
内分泌治疗能够使很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但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患者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0个月至12个月时就会出现耐药,需要选择另一种内分泌药物。现有内分泌药物不多,内分泌治疗中能否加用一种克服耐药的药物,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是今后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