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 2024丨汪颖教授:真实世界探索SG治疗mTNBC疗效,发掘安全性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2/16 15:06:40  浏览量:120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4年12月10日-13日,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在美国隆重召开,汇聚全球乳腺癌最新前沿进展。曾经,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明确的靶点而成为预后最差的癌种之一。如今,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戈沙妥珠单抗(SG)已将TNBC带入ADC时代,较传统化疗有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SG的可及性提升,其在真实世界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此次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汪颖教授、赵健丽教授、丁林潇潇教授等发布了一项关于SG±免疫治疗用于mTNBC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为临床进一步探索SG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

编者按:2024年12月10日-13日,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在美国隆重召开,汇聚全球乳腺癌最新前沿进展。曾经,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明确的靶点而成为预后最差的癌种之一。如今,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戈沙妥珠单抗(SG)已将TNBC带入ADC时代,较传统化疗有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SG的可及性提升,其在真实世界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此次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汪颖教授、赵健丽教授、丁林潇潇教授等发布了一项关于SG±免疫治疗用于mTNBC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为临床进一步探索SG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
 
 
RWS研究简介
SG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用于mTNBC
 
 
Trop2约在85%~90%的乳腺癌中存在过表达[1],是TNBC的重要靶点之一。基于ASCENT研究[2]及EVER-132-001研究[3]的阳性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相继批准了全球首个靶向Trop-2 ADC SG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SG也在一系列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 v6》[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5]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TNBC二线优选方案。在ASCENT研究中,SG较化疗取得了显著获益,mPFS由化疗的1.7个月延长至5.6个月[2],然而在“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导原则下,研究者在不断发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的治疗方案。
 
由于ADC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以诱导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增加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从而可能使患者在ADC联合免疫治疗中取得获益。尽管SG在mTNBC中取得了可靠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仍缺乏SG单药与SG联合免疫治疗用于TNBC的疗效对比。于是,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回顾性收集以SG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TNBC患者数据,包括SG单药、SG联合免疫治疗、SG联合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三种策略,分析临床病理数据、用药前基础信息、疗效、安全性信息,以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我们回顾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23年1月到2024年5月的患者数据,共纳入了39例以SG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TNBC患者,其中28例为SG单药、6例为SG联合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5例为SG联合PD-1单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研究结果显示,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改善了客观缓解率(ORR),为54%vs 41%,值得注意的是,SG联合PD-1单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更高的ORR,为60%。同样,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1%vs 62%。此外,SG联合治疗较SG单药还能取得更高的3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73%vs 40%)和6个月PFS率(34%vs 21%)。在安全性方面,SG联合免疫治疗与SG单药相比,并不会带来更高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患者接受SG治疗前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预防,≥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且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此方面的表现较ASCENT研究得到改善[6]
 
专家点评
真实世界验证疗效,优化安全管理策略
 
汪颖教授:我们所开展的此项研究在真实世界中再次验证了SG治疗mTNBC的疗效,SG单药取得了41%的ORR,与ASCENT研究SG组35%的ORR数值接近,而SG联合免疫治疗组ORR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为未来探索奠定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SABCS会议中,另有多项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也再次验证了SG的疗效。SARELIFE研究纳入意大利27家中心121例患者,SG中位3线治疗mTNBC的mPFS为5.9个月,mOS为14.1个月,与ASCENT研究表现一致[7]。SACISUR研究纳入了西班牙159例mTNBC患者,中位前序治疗线数为3线,使用SG单药取得了5.2个月mPFS和10.5个月的mOS[8]。另一项法国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97例患者,其中有64%的TNBC患者,前序治疗3线,使用SG单药mPFS为2.8个月,mOS为8.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年龄是否超过70岁、是否具有BRCA突变,SG获益均一致[9]。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也带来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44例患者,其中77.3%为TNBC,中位前序治疗线数为3线,SG在全人群及TNBC人群的mPFS均为4.13个月。随着一系列SG在真实世界应用数据的公布,其在TNBC的治疗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也增强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SG的信心。
 
赵健丽教授:SG联合免疫治疗能否为mTNBC患者带来获益仍在探索中,并取得了初步进展。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年会(2024 ESMO BC)公布了Ib/II期MORPHEUS-pan BC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的初步成果。该研究显示,对于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PD-L1阳性、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LA)或mTNBC患者,SG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较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改善ORR,为76.7%vs 66.7%;延长mPFS,为12.2个月vs 5.9个月,初步展示了SG联合免疫治疗用于mTNBC的潜力[10]。在我们所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也展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与MORPHEUS-pan BC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扩大临床获益的作用相互印证。
 
在安全性管理方面,ASCENT研究显示,SG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1%)、白细胞减少(10%)、腹泻(10%)[11]。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使用G-CSF二级预防;若出现了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则须开始抗感染治疗;对于腹泻,可通过及时监测并对症补液、补充电解质、洛哌丁胺等止泻治疗有效控制[12]。我们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提示预防性使用rhG-CSF能够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Ⅱ期PRIMED研究显示,在SG治疗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时,预防性使用rhG-CSF后,患者≥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4%;预防性使用洛哌丁胺后,患者≥3级腹泻发生率为4%,安全性表现良好[13]。美国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SG治疗mTNBC时,预防性使用G-CSF的患者中位SG治疗持续时间为137天,未经预防的患者仅为85天,也提示了预防中性粒细胞的重要性[14]
 
在此次SABCS会议中,国内外的真实世界研究对SG应用于mTNBC的疗效进行了再次验证,并取得了与既往研究类似的结果,展现了SG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稳定表现。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SG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初步展现了一定优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联合治疗策略仍待进一步探索。如今,Ⅱ期SACI-IO(NCT04448886)正在探索SG±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BC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期待。此外,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了预防性使用G-CSF对SG安全性的改善作用,该预防策略在国际上广受认可,也在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验证。另外也有真实世界研究对使用洛哌丁胺预防SG相关腹泻进行了探索,为优化SG的安全性管理带来参考。相信随着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公布,SG将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管理策略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保障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获益。
 
参考文献
 
[1]Izci H,Punie K,Waumans L,et al.Correlation of TROP-2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ci Rep.2022;12(1):22498.Published 2022 Dec 28.doi:10.1038/s41598-022-27093-y
 
[2]Bardia A,Hurvitz SA,Tolaney SM,et al.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2021;384(16):1529-1541.doi:10.1056/NEJMoa2028485
 
[3]Xu B,Ma F,Wang T,et al.A Phase IIb,single arm,multicenter trial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ho received at least two prior treatments.Int J Cancer.2023;152(10):2134-2144.doi:10.1002/ijc.34424
 
[4]NCCN Guidelines 2024.v6 Invasive Breast Cancer.2024.12.04.Available at: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1&id=1419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12):1092-1187.
 
[6]Jianli Zhao,Jingze Liu,et al.P1-07-28:Real-World Study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G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 in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2024 SABCS abs#2487
 
[7]Nicla La Verde,Elena Florio,et al.P3-12-07:SARELIFE study:Safety and efficac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SG)in pretreated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mTNBC):a multicentric,real-life study.2024 SABCS abs#2041
 
[8]Alejandro Falcón-González,et al.P2-10-02:SACISUR,results of a real-world evidenc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use of Sacituzumab-Govitecan(SG)in triple 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TNBC)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south of Spain.2024 SABCS abs#644
 
[9]Alexandre de Nonneville,et al.P3-07-18: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Impact of Age and BRCA Mutational Status in a Real-World Cohort.2024 SABCS abs#1933
 
[10]Peter Schmid,et al.Interim analysis(IA)of the atezolizumab(atezo)+sacituzumab govitecan(SG)arm in patients(pts)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in MORPHEUS-pan BC:A Phase Ib/II study of multiple treatment(tx)combinations in pts with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BC(LA/mBC).2024 ESMO BC abstract 181O.
 
[11]Rugo HS,Tolaney SM,Loirat D,Punie K,Bardia A,Hurvitz SA,O’Shaughnessy J,Cortés J,Diéras V,Carey LA,Gianni L,Piccart MJ,Loibl S,Goldenberg DM,Hong Q,Olivo M,Itri LM,Kalinsky K.Safety analyses from the phase 3 ASCENT trial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PJ Breast Cancer.2022 Aug 29;8(1):98.doi:10.1038/s41523-022-00467-1.PMID:36038616;PMCID:PMC9424318.
 
[1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中国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09):913-927.
 
[13]Elena Lopez,et al.P1-02-06:Efficacy analysis&updated safety from the phase 2 PRIMED study of prophylactic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loperamide for patients(pts)with HER2-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treated w/sacituzumab govitecan(SG).2024 SABCS abs#1839
 
[14]Fred Kudrik,et al.P1-07-16:Real-World Duration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2024 SABCS abs#2279
 
汪颖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乳腺肿瘤中心党总支书记
乳腺内科副主任
第五届羊城好医生
2022年度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分会主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
主持逸仙临床研究5010项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lin Cancer Res、eLife等期刊发表SCI
 
赵健丽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乳腺内科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研究中心设计部常务副主任
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大赛全国总冠军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主委
汕尾市医师协会乳腺分会常委,汕尾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
主持国自然项目,中国抗癌协会临床研究项目,CSCO临床研究项目,逸仙5010临床研究项目
2012年IUPUI Simon Cancer Center访问学习
 
丁林潇潇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内科管理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内科治疗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 Science》、《Cell Reports》等杂志发表文章,主持1项国自然青年基金,参与多项临床研究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