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7th紫金论坛丨周国仁教授:肿瘤免疫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0/18 10:35:27  浏览量:1091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石城虎踞,钟山龙盘。2021年9月10~12日,国内肿瘤学领域的大咖专家和青年才俊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第七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暨第三届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肿瘤瞭望》有幸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编者按:石城虎踞,钟山龙盘。2021年9月10~12日,国内肿瘤学领域的大咖专家和青年才俊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第七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暨第三届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肿瘤瞭望》有幸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01

《肿瘤瞭望》:第七届江苏中青年肿瘤菁英紫金论坛暨第三届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如期而至,作为主题大会和免疫治疗专场的主持嘉宾之一,请问您认为免疫治疗相关的学术分享中,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周国仁教授: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学研究热点,取得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多个亮点值得关注:
 
(1)免疫联合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虽然目前的单药治疗在某些肿瘤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有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现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能比它们单独使用时更有效。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PD-1和CTLA-4抑制剂联合治疗,在相当多的患者身上表现出了积极的结果。将不同类型的疗法组合到一起,可能会产生强大的治疗手段,而我们现在所见的,只是冰山一角。展望未来,对免疫反应更全面的认识和对预测治疗成功生物标志物的更好识别,是联合治疗安全和有效发展的关键。
 
(2)免疫状态和免疫评分进展显著?
 
最新研究揭示了病人免疫状态的对预后和预测的价值。一些大肠癌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对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数量、类型和位置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免疫状态在这些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免疫评分在确定临床疗效和长期治疗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除了预测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免疫状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改善临床试验中患者分层管理,确定预测的生物标志物,这对有效的免疫治疗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3)新的生物标记物
 
除了靶向PD-1和PD-L1的有效疗法,多项研究表明,PD-L1在多种肿瘤中均过量表达,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紧密相关,成为肿瘤检出和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指标。使用PD-L1来评估治疗反应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一大趋势,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分层,推进临床试验的整体成功,驱动临床治疗的发展。
 
总体而言,肿瘤免疫疗法的未来取决于对癌症和患者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更精确理解。例如,揭示为什么一些患者对特定类型的免疫疗法有反应,而对其他类型的疗法没有反应。亟待更好的数据、更先进的检测分析技术,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最终使患者获益。尽管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癌症免疫疗法已逐渐走向临床。展望未来,能够提供生物组织大数据分析的适当工具,将确保免疫疗法真正革新癌症治疗和实现个性化医疗。
 
02
 
《肿瘤瞭望》:您如何看待在肺癌、胃癌等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中,免疫治疗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取得的成就?临床上还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免疫治疗的使用?
 
周国仁教授: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肿瘤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已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重要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可以使T细胞重新激活,重新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且它可以形成免疫记忆,有利于免疫治疗长期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比如,现有临床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单药二线治疗可以将晚期肺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从以往化疗小于5%提高到16%。以往肺癌的治疗,无论是化疗、放疗或是其他治疗方式,5年生存率仍不尽如人意,现在通过免疫二线的单药(或联合)治疗,OS显著改善,这些都显示了免疫治疗持久的有效作用。以前鳞癌的化疗效果欠佳,现在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鳞癌和非鳞癌,免疫治疗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多个III期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免疫治疗可以使病人5年长期生存率得到提高。
 
从机理上来看,免疫治疗能有效激活宿主免疫,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能够治疗癌前病变,可广泛应用于肺癌、食管癌以及皮肤癌等多种癌症治疗。除此之外,免疫治疗介导的氧化应激和某些光敏剂可能会产生新的、独特的肿瘤抗原,使免疫治疗的癌细胞比其他方法杀死的癌细胞更具免疫原性。免疫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也不仅局限于免疫治疗与某一种单一免疫疗法的结合,更多的将是多种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免疫治疗与免疫疗法将会更高效地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
 
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对不同的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个体疗效差异巨大,这制约了其广泛应用。既往研究发现,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包括肿瘤本身的特征(如癌症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微环境)、肿瘤免疫表型、宿主免疫组分(全身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及其他的外部影响因素。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突变负荷、DNA修复基因、HLA基因型、PD-L1表达以及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免疫治疗的普遍使用。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深入探索免疫治疗与免疫疗法相关的联合治疗策略,各种制约因素的逐渐解除,越来越多的患者必将通过免疫治疗长期获益,助力于“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
 
03

《肿瘤瞭望》:您认为我国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的现状如何?未来应该向哪些方向重点发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免疫治疗之路?
 
周国仁教授: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迅猛发展,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改变。免疫治疗主要包括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以及细胞因子和小分子药物治疗等。
 
免疫治疗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免疫精准治疗问题: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仅为10%~30%,绝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不敏感,甚至有9%~29%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肿瘤“超进展”;此外,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也会出现特殊的、致命的不良反应,临床上迫切需要相关标志物来指导治疗。然而,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还需要新的检测技术,完整、及时的免疫监测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2)免疫联合治疗问题:免疫联合治疗是肿瘤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通过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联合,提高疗效,扩大获益人群,减少单药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已有研究表明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免疫治疗。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不能从联合免疫治疗中获益,如何筛选出这部分人群,是未来临床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联合免疫治疗通常伴随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精准的分子分型和密切、完整的免疫监测是评价联合治疗疗效及寻找不良反应标志物的必经之路。
 
(3)细胞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挑战:CAR-T治疗在血液病中获得了进展,然而在实体瘤的治疗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限制CAR-T的归巢能力;肿瘤高度异质性造成的选择性逃逸和治疗后复发;治疗中可发生脱靶效应和细胞因子风暴等因素限制了CAR-T在实体瘤中的发展和应用,需联合新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改进CAR-T的结构、优化CAR-T的生产方式、完善CAR-T治疗策略,从而增加CAR-T治疗突破实体肿瘤的可能。
 
总之,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肿瘤免疫精确治疗的最终目标是筛选出能从特定的免疫治疗中获益的肿瘤患者群体。为了扩大肿瘤免疫治疗获益人群,联合免疫治疗是未来抗肿瘤治疗的方向。只有深入了解肿瘤免疫逃避机制和肿瘤相关免疫微环境,才能将免疫治疗、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04

《肿瘤瞭望》:本届会议也是注重提高中青年肿瘤医生诊疗水平的会议,中青年专家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的生力军,在这方面您对年轻一辈的医生有什么建议?
 
周国仁教授:近年来,肿瘤学科取得的很多进展,是从临床医生的创新研究及工作体验中获得的。我们知道一些恶性肿瘤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例如淋巴瘤、前列腺癌,还有一些实际上已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也可得到控制。现在肺癌等过去难治性肿瘤的研究已取得较多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探索怎么样才能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年轻医生能够在临床工作之余进行研究,真正地进行创新性研究。
 
中青年专家作为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的生力军,有三方面可能值得大家注意:第一是勤奋、第二是交流、第三是整合。我希望中青年医生要勤奋,要珍惜时间。肿瘤科医生的天赋都很好,但天赋是先天的,也是有限的,要做好的肿瘤科医生就需要加上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在大家工作生活都非常紧凑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更高效的、合理的、有成长的交流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本领,这种交流实际上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交流可能会从学术探讨开始,但是我相信更深入的交流,可能会不止步于学术,包括我们在各方面的成长。第三就是整合,时代进步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可能并不能仅仅要求做一个会看病的普通医生,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包括刚才提到交流的能力,包括分享的能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能力,包括与临床研究管理平台对话的能力,也包括跟药物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所以我想如果在更早的阶段,意识到整合多方面能力的需求,可能会更容易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肿瘤医生!
 
最后我真诚祝愿我们所有的中青年肿瘤医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更辉煌的成绩。
 
专家简介
 
 
周国仁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学博士/南医大硕导/南师大硕导/徐医大硕导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与不明原发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分会肝胆胰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分会委员
 
南京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常委
 
江苏医师协会生物与治疗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省厅级课题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获江苏省政府科技三等奖,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免疫治疗

分享到: 更多